藏品赏析>大觀-臺北故宮博物院經典書畫複本展展品赏析— —赤壁图

大觀-臺北故宮博物院經典書畫複本展展品赏析— —赤壁图

发布时间:2020-03-18     浏览次数:2745次     文章来源:界首市博物馆

《赤壁赋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,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贬谪黄州(今湖北黄冈)时。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,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,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,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,到怀古伤今的悲咽,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,情韵深致、理意透辟,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,并对之后的赋、散文、诗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中国金代画家武元直的唯一存世作品——《赤壁图》就是根据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赤壁赋》创作而成。

微信图片_20200318171545.jpg

画家选择赋中: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”为中心, 图绘大江两岸,石壁陡峭,江水奔流。有一小舟,载苏子与二客对饮,谈笑风生,而船夫撑篙,顺流而下。长江远去,江面渐渐宽阔,烟波浩荡,隐约之中,似乎暗藏着当年赤壁鏖战的万军千船。然而又似乎烟消云散,一切化为乌有,只见江山依旧,人类的搏杀,最终也没能改变江山的面目。而在高耸险峻的山壁之下,小舟及其载客,却是显得那么的渺小,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携友乘舟夜游赤壁(即黄州赤鼻矶)的情景,表现了苏轼受诬遭贬黄州后的清闲生活和豁达胸怀。

微信图片_20200318171548.jpg

此图在笔墨上,就具有极高的水准:勾笔断断续续,没有了五代、北宋的凝重爽利,但是短促的勾线在用笔上法度谨严,笔笔有起、落、转折、顿挫。皴笔大致用淡墨,只在结构之折转处以浓墨醒出。起笔似钉头,故短皴似“斧劈”,画中强调风动松折,笔意健劲,恰似持利斧斫出山壁凹凸,对山石更是曲尽质感坚硬。扁舟虽小仅寸馀,但以小点连缀成形,点之跳动,如音符叮当有声;水流旋涡,回澜起伏,轮转旋律有韵,去而又还,笔调充满著音乐性。两岸之间,大江东去,气象万古雄伟,烟波浩渺。水波勾线连绵起伏,弧曲的波纹,与山石硬朗的直线皴刚柔相济。

这应该是一幅北宋至南宋的转折时期的佳作。






图片、资料来源: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