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赏析>“大觀-臺北故宮博物院經典書畫複本展”展品赏析— — 行书满江红

“大觀-臺北故宮博物院經典書畫複本展”展品赏析— — 行书满江红

发布时间:2020-03-19     浏览次数:2797次     文章来源:界首市博物馆

“汉字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,中国书画文化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从甲骨文开始,到金文、大篆、小篆,再到隶书、楷书、行书,不同的文字字体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,书法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,由心而发,由意而生。体现着作者的情感,名家的情怀。

今天我们一起欣赏郑板桥晚年名作 —  — 《行书满江红》

微信图片_20200319105729.jpg

蓦地逢君,且携手,垆边细语说蜀栈。十年烽火,万山鼙鼓。枫叶满林愁客思,黄花遍地迷归路。歎他乡,好景最无多。难长聚,同是客,君尤苦,两人恨,凭谁诉。看囊中罄矣,酒钱何处,吾辈无端寒至此,富儿何物肥如许。脱敝裘,付与酒家娘,摇头去。陆种园夫子满江红一阙,汉孙六兄正字,板桥郑燮偶然书以奉之。

 此幅是他晚年的作品,书写的是他的老师陆震(号种园)所作的《满江红 赠王正子》词一阙。全幅以行、草为主,兼参以篆、隶、楷的用笔、结体、行笔或拙实,或秀润,或凝厚,或飘逸,奔放阔达,堪称佳作。       

此幅行书轴是其行草代表作。整体作品“结体精严,笔力凝重,而运用出之自然,点画不取矫饰”,处处像是信手拈来的,而笔力流畅中处处有法墉的“疲惫矣蹇”和翁方纲的“浑头浑脑”。启功在《论书绝句》中写道:“坦白胸襟品最高,神寒骨重墨萧寥。朱文印小人千古,二百年前旧板桥。”二百多年前的“板桥体”,至今仍能引起书家们见仁见智的激情和争论,仅此一点,足见郑板桥书法的价值。 

作品笔法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,夸张其摆宕,“摇波驻节”,单字略扁,左低右高,姿致如画。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,求书法的画意。清入蒋士铨说他“写字如作兰,波磔奇古形翩翩”,生动地道出了“板桥体”的特质。书中真隶行书相参、佈局上字形大小不一,书体有架势,有笔力,金石味浓,扑茂劲拔、奇秀雅逸、方方圆圆、正正斜斜、疏疏密密,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。这种创格和变体,一改当时书法界“滑熟”、“媚俗”的风气,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

 



 图片、资料来源: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