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博动态> 界博新闻 >界博进校园‖馆藏特色资源讲座走进界首一中

界博进校园‖馆藏特色资源讲座走进界首一中

发布时间:2022-03-31     浏览次数:1846次     文章来源:界首博物馆

3月25日下午,界首一中青年讲堂再次开讲,界首市博物馆馆长、文物管理所所长赵冰再次来到界首一中养城校区,以《文质彬彬  君子器度——从界首彩陶来看民间手作艺术的鉴赏》为题,为高一26班的学生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文化故事课。

640 (6).jpg

课上,赵冰分别从  “什么是界首彩陶?”“界首彩陶历史悠久吗?”“界首彩陶是如何制作的?”“界首彩陶的艺术特征是什么?”“艺术界如何评价界首彩陶?”“我们如何欣赏界首彩陶?”“艺术的根脉在民间 ”“手作艺术的功能性” “艺术的‘’ 与 ‘’之辩”“文质彬彬,君子器度”等十个方面介绍了界首彩陶及其背后的民间艺术。

界首彩陶,是指原产在安徽省西北部界首市田营镇“十三窑”(十三个以窑为名的村子)的带有刻花纹饰的低温釉陶器。2006年,“界首彩陶烧制技艺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界首彩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,其性软,可塑性较强,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,胎体厚重。在器形上吸取了青铜器、瓷器的造型,更显古朴。在创作题材方面,清代以前多以花草鱼虫为主,清代中晚期出现了以传统戏曲人物为主题的内容。在工艺上,吸取了乡土气息浓厚的当地民间剪纸和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,运用了模印、刻画、剔花和彩绘等工艺,画面生动传神,釉色流光溢彩。界首彩陶在着釉方面吸取、借鉴了唐三彩的工艺风格,在一层透明铅釉上稍稍地淋上几滴彩釉,经烘烧后局部流淌交融,产生浮云入梦般的艺术效果。界首彩陶的着色剂用料也比较独特,除了以铜和铁为着色剂主料外,还加入了石英粉。石英粉在烧制过程中与化妆粉土发生反应,使主体釉色呈现绛红色,与白色化妆土对比,形成了界首彩陶“红地白花”的独特风格。

界首彩陶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。界首彩陶艺人受民风民俗的影响,以身边的万事万物为创作题材,在创作中更注重取其神意,而不拘泥于外形。比如在“十三窑”比较流行的三彩刻划鱼盆,注入水后,在水波的荡漾之中,盆里刻划的鱼像活了一样在水草中游动,难怪颍河两岸流传着“鱼盆圆又圆,出在沙河(颍河在界首的俗称)南,有人买了去,富贵万万年”的民谣。从中也可以看出界首彩陶在艺术表现上,迎合了老百姓追求富贵吉祥的心理。在实用功能方面,界首彩陶的器形多为圆腹外鼓,且内外施釉,适合于老百姓作日常盛储器皿之用。这种艺术和实用功能的结合,也反映出淮北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,对艺术之美的追求。

关于如何衡量一件民间手作艺术品的美的价值,赵冰认为应该是实用性与造型、纹饰的和谐统一,就是要把握一个“度”,可理解为尺度、也可理解为气度,这个度的拿捏最终还是要在你我的心中,因为真正好的艺术给人传达的最终还应是真、善、美。

“文指的是外在文采,质指的是内在品质,启示做人应做一个真情流露,内心善良,像界首彩陶传统器型那样,大肚能容,有大气度的君子。赵冰对“文质彬彬,君子器度”的解读再次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