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教育>教育推广>5.18国际博物馆日·线上展览 || 东方之秀——馆藏界首彩陶精品展(第一期)

5.18国际博物馆日·线上展览 || 东方之秀——馆藏界首彩陶精品展(第一期)

发布时间:2022-05-13     浏览次数:2206次     文章来源:界首博物馆

1977年,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,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、了解和参与,便将1977年5月18日设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。自此,每年的5月18日,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、纪念活动,庆祝属于博物馆自己的节日,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,走进博物馆,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承历史、传递价值、传播文化的社会功能。

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将以“博物馆的力量”(The Power of Museums)为主题,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。

为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,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力量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在5·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,界首博物馆推出5.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线上展览——《馆藏界首彩陶精品展》,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“东方之秀”的魅力。



古代的界首彩陶

界首彩陶烧制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。彩陶早期具有典型的宋代三彩陶器的风格,吸收了当时成熟的瓷器烧制工艺。由于唐、宋是中国人文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,因此早期彩陶的纹饰风格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高雅艺术的追求,逐渐形成了界首彩陶早期的风格。

元明时期,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新的审美视角和制陶、刻画工艺,直接影响了界首彩陶的制烧风格;另一方面,明清小说、戏曲类木版年画盛行,版画成为制陶艺人新的艺术借鉴蓝本。界首彩陶与以前受官窑影响的陶器产生了艺术品位上的分离,真正形成了自然淳朴的风格。

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界首彩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基础上,受到当时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,因而在纹饰的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,除了花鸟鱼虫外,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体裁的人物场景画,在装饰技法上刻、划、剔花工艺较前普及;在造型上出现了陈设品,如帽筒之类。

陈列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的界首彩陶(明代).jpg



陈列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的界首彩陶(宋代).jpg



绿釉开光侍女纹罐(明代)高:21.2厘米、口径:10厘米、底径:14厘米.jpg


绿釉弦纹瓜棱镜(明代)高:18.5厘米、口径:10.5厘米、底径:12.5厘米.jpg



清 彩釉刻花戏曲人物纹罐,口径13厘米,底径18.5厘米,图案描述的是戏曲名段《霸王别姬》。.jpg



三彩刻花花卉三足炉(清代)高28.3厘米、口径17.5厘米、底径:11.5厘米.jpg

三彩刻花花卉纹四系壶(清代)高:26厘米、口径:9.5厘米、底径:14.5厘米.jpg


新中国成立后的界首彩陶

建国后,是界首彩陶蓬勃发展的新时期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,界首陶窑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,著名窑工卢山义、卢山志被送往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群众艺术研究班学习,使得绘画、制坯工艺得到长足提高。这一时期,界首彩陶的器型、题材趋于多样化,刻画技法更加成熟,1954年前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《造型艺术》刊登了卢山义大师制作的三彩“刀马人”酒坛巨幅照片,国际艺术界反响强烈,特别是东欧地区的一些国家争相收藏。


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,以韩美林为代表的一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界进行艺术创作,在界首传统制陶工艺基础上,吸收融入了多种艺术门类,改进了工艺技术,取得了“硅硼系无毒彩釉”重大技术成果,极大丰富了界首彩陶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学内涵。


现代界首窑卢山义刀马人物纹瓶,口径15.5cm,底径13cm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