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教育>教育推广>界首史话 || 界首城寺庙初考

界首史话 || 界首城寺庙初考

发布时间:2022-09-19     浏览次数:1009次     文章来源:界首博物馆

笔者根据记忆将界首城内庙寺名称和遗址位置罗列于后,其意图在:一、供有志于研究界首经济、文化以及宗教发展史者提供参考;二、大部分庙宇相继拆毁,面目皆非,特在这里罗列出来,以补县志之不足及后人借鉴。

一、大关帝庙:座落在新华街西段路北,是前后两进的大庙。大殿是三间楼房,供俸关公,有东西对殿和东西廊房、钟、鼓楼、山门等。建筑宏伟,气势磅礴,面临沙河,巍巍大观。原是寨工局、商务会、国民党沙河警备司令部、颍川日报社、中共界首县(市)委的旧址,现改为银行家属院。

二、天齐庙:座落在至公街西首路北,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庙宇,它主要供俸东岳天齐大帝,东西廊房是十殿阎君,另有娘娘殿、岳飞庙等,临街还有戏楼建筑。1930 年打神办学时,改建为界首集公立完全小学校。解放后复改为界首县第一小学。

三、大王庙:地址在教门街东首路南,面对沙河,是山陕会馆旧址。大殿供俸大王爷,前院有广场戏楼,二门里有东西对殿、西垮院等。原为山陕商人聚会议事的地方,后曾设关卡(收过往船捐)、镇公所、商务会等。解放后改为向阳粮店,建筑物均已拆毁。

四、火神庙:座落在教门街东首路南,庙宇三大间,供俸火神。解放前多为乞丐和戏班演员的住处,解放后修筑河堤时拆毁。

五、灶爷庙:地址在大王庙西侧,原为三间庙宇,面临沙河,供俸灶王爷,解放后修河坝时拆去。

六、三皇庙:座落在教门街东首路北,原有大殿三间,供俸天皇、地皇、人皇。抗日战争时期,改建为理门公所,后又改为树人小学,现均为回族居民占用。

七、嫘祖庙:庙址在火神庙院内,座北向南,供俸嫘祖,相传为黄帝妃子,教民纺织养蚕。每逢嫘祖生日,多为各色工匠艺人祭奠。该庙宇为私人占用。

八、文昌阁:又称文昌宫,地址在火神庙院东侧,为一高台亭阁式建筑,全高约十五米,内俸文昌君。每年孔子忌辰,当地的一些文人学士聚会祭奠。该阁巍峨壮观,远距界首十数里即可望见。可惜在 “文革”初期,被某造反派以破四旧名义拆毁。

九、玉皇庙:座落在前进街中段,县木器厂附近。大殿为三间楼房,供俸玉皇大帝。当时该楼与文昌阁遥相辉映,故有楹联曰:“玉帝楼东烟吐玉,文昌阁下水成纹。”解放后被拆毀,地址为道人后人占用。

十、娘娘庙:地址在迎祥街东首路北,老东门外边,原为一间草庙,供俸 “三娘娘”。解放初期即拆毁。

十一、皂爷庙:原址在光明路中段路北,濒临沙河。原有大殿三间(现改为剧团排练室),东西对殿各三间。传说供俸的皂王爷是元末刘福通起义时的火头军,精明能干,立有战功,不幸在攻占沈丘县城时壮烈辆牲。为了纪念这个勇猛善战的黑脸大汉,刘福通特在后花园里立庙祭祀。每年农历四月十二日为其忌日,香火甚盛。现己改为一年一度的农贸大会。

十二、小关帝庙:座落在至公街中段路北,原为一间砖瓦结构的小庙,解放后拆除。

十三、奶奶庙:地址在县医院西北街口处,是一间草庙,香火不盛。抗战时期,因填寨壕拆去。

十四、玉帝庙:地址在沙河南岸太和街东首路北,院内建有大殿、二殿、东西对殿。前院有戏楼,雕染画栋,颇壮观。供俸玉皇大帝。1929年打神办学时,改建为刘兴集公立小学校。解放后,后院塌陷在沙河内,前院改为县第二小学分校。

十五、火星阁:位于沙河南岸,玉帝庙西侧,为一间阁楼建筑,供俸火德真君。1929 年玉帝庙改建小学后,关公神像移至阁底层;上层供俸火神,庙址完全塌陷沙河中。

十六、祖师阁:原址在北裕民街北首,似一“厦拉”,上供祖师爷,下有拱形门道可通小水门至河下,一九三零年前后即拆除。

十七、倒座灶君堂:位于裕民街和牛行街交接处,因大门朝北而有此名称,供俸灶君神像。门前有砖井一眼,至今犹存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庙宇改建为界首警察局第一分局住址。

十八、华佗庙:原址在交通街北首路西,香火不盛,解放前已拆除。

十九、奶奶庙:原址在河南岸,华佗庙西北侧,乃为刘姓所建,未塑神像即因匪患中止。

二十、小玉帝庙:位于牛行街东段路北,是因原玉帝庙改建为小学校而重新兴建的三间草庙,现已改为民居。

廿一、清真寺:座落在教门街东首路北,建筑宏伟,环境典雅,有砖瓦结构房舍廿余间。“文革”期间曾遭破坏,1980年后整修一新,是穆斯林活动的理想场所。

廿二、清真西寺:地址在中州路西首,现改建为回族皮件厂。

廿三、清真南寺:地址在光明路中段路南,紧靠沙河,寺址多为回民占用。

廿四、卍字会:是佛教的慈善机关,施舍药物,原址在现防疫站后院。

廿五、佛教协会:会址在迎祥街东首路南,俗称佛堂。解放后停止活动,改为民居。

廿六、郭氏宗祠:地址在人民路中段回民小学院内。原有祠堂三大间,东西廊房八间,大门三间。现均拆毁,改建为楼房教室。

廿七、基督教堂:座落在新文化街路南,1985年修整一新,是基督教徒的礼拜场所。



此文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